116届广交会纺织服装出口悲观情绪弥漫 企业逆境中求发展

更新时间:2014/11/4
    广交会一直被视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风向标,作为广交会三期的重头戏,纺织服装的成交量基本反映了未来半年的出口情况。
 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,截止至11月1日,116届广交会第三期开展的前两天,纺织服装共成交8.5亿美元,比115届广交会同期下降2.4%。其中,成交最为踊跃的棉制针织服装和其他针织服装成交金额分别为1.35亿美元、0.72亿美元。
  传统的欧美市场仍然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,但成交额普遍较上一届广交会同期有所下降,而日本市场的成交额大幅飙升成为了亮点。截止至11月1日,欧洲市场成交额占全部成交的36.4%,与115届同期基本持平,微增0.04%;美洲成交占全部成交的28.2%,比115届下降10.6%,其中美国仍是全球第一大纺织服装采购国,成交额达到1.18亿美元,比115届下降9.4%;日本成交出现大幅飙升,成交金额比115届增长55%;非洲成交金额比115届增长23.2%,同期占比由115届的4.1%提高到5.2%。
  从总体情况看,受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低迷的影响,中国纺织服装主要出口市场欧美等发达国家依然复苏缓慢。同时,受美联储退出政策的刺激资金外流严重,货币大幅贬值,新兴市场经济疲软依旧,中国纺织服装对其出口增速明显放缓。
    纺织商会数据显示,2014年1-9月,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额1388亿美元,同比增长6.5%,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5.8个百分点。
  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,中国纺织服装业对成本上涨的敏感度极高。近年来,用工成本的不断上涨,生产成本随之“水涨船高”,价格优势正逐渐被东南亚国家取代。
  “目前公司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成本高,尤其是用工成本。”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二部副经理韩小英表示。 江苏舜天、上海纺织和浙江神鹰集团也都纷纷表示,成本不断上涨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。
    此外,企业认为贸易壁垒、人民币汇率波动等问题也对出口造成一定困扰。欧盟、美国等地区及国家相继对纺织服装发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标准,对企业出口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,成为影响纺织服装出口的重大贸易壁垒屏障。同时,汇率的波动的影响也是直接的,只要人民币升值,对于企业而言就是净损失。
  面对诸多不可逆的困境,从本次广交会上可看到,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战略,探索设计创新、工艺创新、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,转型升级道路逐渐步入正轨。以鲁泰纺织为例,该公司正着力打造设计创新理念,在美国、欧洲成立了设计中心,邀请欧洲设计师加入团队,并且春夏秋冬都会在美国纽约、欧洲米兰、上海举行设计发布会。同时,该公司积极打破原有的服务模式,加强供应链整合,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,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、有增值服务的完整解决方案。